站内搜索:
微信图片_20220921155048.jpg
首页 | 通知公告 | 要闻导读 | 特区团情 | 投资招商 | 信息直报 |
共青团厦门市委员会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信息直报
西部计划是一所“大学校”,很多志愿者选择留在这里
来自: 2025-03-08 12:01:00
 

西部计划是一所“大学校”,很多志愿者选择留在这里

 
来源:共青团中央
 
 
今天(3月7日)上午,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二场“委员通道”在人民大会堂举行,全国政协委员、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张朝晖接受了记者采访。

记者:我们看到青年志愿者群体在服务社会、引领青年、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,请问志愿服务中有哪些感人故事?志愿服务对于青年群体而言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?

张朝晖:这些年,新闻媒体持续关注也集中报道了一大批“扎根西部”的青年学子,其中有不少是西部计划志愿者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聚焦乡村教育、医疗和乡村发展,很多志愿者选择了留在基层,逐步成长为深受各族群众喜爱的人民教师、白衣天使、农牧能手。

各位记者朋友如果有机会到中央团校的团史展览馆,你会看到一张写满志愿者名字的旧课桌,它是我从宁夏固原西吉县王民中学借来的。这张课桌见证了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26年的接力奉献。从1999年开始,200多所高校、34000多名支教志愿者跨越山海,用知识播种希望。他们教过的孩子,很多也像志愿者一样在大学毕业后又返回家乡、教书育人。


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与写满志愿者名字的旧课桌合影


去年春天,我在新疆和田见到了一个来自山东的小伙子艾乐松,他是当地团场第一位中医大夫,到南疆已经11年了。他曾经一个人撑起中医科和康复科,当地老百姓很喜欢他,称呼他为“沙海小郎中”


2014年西部计划志愿者艾乐松为患者进行中医治疗


十多天以前,我在四川北川遇到了通泉镇派出所所长王鹏。2008年,汶川地震发生后,王鹏加入了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。服务期满,他放弃在市区工作的机会,重返乡镇。十几年过去了,他依然坚守基层。


2008年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志愿者王鹏


中山大学汪艳同学曾经在西藏支教一年,研究生毕业后再次进藏,到林芝一中担任历史课老师。2019年,她来北京参加活动,见到她瘦弱的样子,我跟她说,“汪艳,如果有一天你撑不住了,就回来吧”。她跟我说,“志愿服务使我爱上了这片土地,找到了人生的方向”。现在,她已经在当地结婚生子,扎根高原。


中山大学第19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汪艳在上课


西部计划是一所“大学校”,在这所大学校里,青年志愿者奋斗、奉献、成长。“到西部去,到基层去,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”,我们都很熟悉这句话。50多万名青年志愿者,20多年的青春接力,谱写了扎根基层、建功西部、报效祖国的新时代青春之歌。我们感谢记者朋友们为志愿者点赞,也希望我们一起为志愿者加油,让“志愿者的微笑”成为当之无愧的最美的“中国名片”。


附件下载:
【关闭窗口】
关于我们 | 版权申明 | 联系我们 | 友情链接
COPYRIGHT (C) 2003-2011 共青团厦门市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.
技术支持:厦门市信息中心 网站备案号:闽ICP备06010126号